迷你版小说完本

首页 >长篇小说 / 正文

【《逍遥小散仙》分析系列——畅想逍遥(二):大事记与时间线】 - 长篇色情小说

[db:作者] 2025-11-24 12:56 长篇小说 5960 ℃

作者:寒冬夜行人

2020上半年发表于:阿米巴星球

2025/11/01发表于:第一会所、禁忌书屋

是否首发:算是吧,阿米巴星球已经不在了

字数:7,403 字

  为了后面的分析与脑洞,首先要搞清楚《逍遥》的时间线。虽说楼主本系列脑洞不少,但本篇多为分析干货,希望能够抛砖引玉,启发读者。文本分析有很多风格与流派,楼主这里先列出符合自己理解的理论假设,后文逻辑也会紧扣假设。

  假设1:分析以原文为准。《逍遥》虽承自中国神话体系,但迷大有重新加工与创作的需求(如女丑设定为巫帝之母,不周山的历史提前至黄帝蚩尤大战之前等)。所以当《逍遥》原文与神话传说或是历史文化冲突时,在自圆其说的基础上仍以原文为准。不会判定为迷大的笔误。

  假设2:楼主也不会神化迷大,当原文中发现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,也将指出,并按照如下假设解决矛盾。

  假设3:如文本信息出自人物话语,可信程度以事情大小和说话人见识广博程度来判定。换言之,如果水若和小妖后的话语有矛盾,以小妖后的为准。(当然也需根据语境,比如说话人是否在骗人等)

  假设4:矛盾的文本有频率优先级,一个为孤例,一个多次提及,优先选择多次提及的为事实,孤例为笔误。

  假设5:矛盾的文本有时间优先级,一个先出现,一个后出现。以后出现的为事实,先出现的为笔误。尤其是如果在1-10卷出现,增加其笔误的可能性。这种思路是基于创作常识,迷大的构思一定在不断完善,后出现的当更接近最终设定。而且《逍遥》1-10卷与后文有创作时间断层,1-10卷设定很可能被调整过。  假设6:如不能应用以上假设解决矛盾或关联线索,才会诉诸神话传说、历史文化、常识常理等。

  一、基本框架

  我们先基于卷11小妖后与飞萝的对话以及21卷逍遥郎君的话作为基本框架,之后再向这之中增添内容。

  先天地中出了个大魔头,欲将无序变为有序,聚党羽与亿万仙、真、佛、妖、魔、精、怪及无数生灵相争,最终引动雷域异变,以致天地混沌,险些覆亡(后文简称“混沌大劫”)

  先天地大能者盘古觉醒,一日九易,神于天,圣于地,力辟混沌,又得先天地幸存的诸尊诸圣再立地水火风,方得重造天地(后文简称“重造天地”)  巫帝与玉帝争圣,掀起第一次诸界大战。各界倾巢争斗,天、地、海、冥诸界皆不能免,最终致巫帝之母女丑殒绝,巫帝败逃玄冥,而玉帝则亿亿劫满,终成万神之圣。(后文简称“玉巫争圣”)

  共工与祝融争雄,致不周山折天坍地陷。妖祖玄龙趁势携众作乱,娲皇怒而斩之,又炼石补天,斩鳖固四极,威镇天地万妖,始成妖界至尊。(圣鳌鸣叫十月有余,后文简称“不周倾陷”)

  蚩尤与轩辕争帝,挑起第二次诸界大战,各方损殒无数,最终还致天魃降世万灵涂炭(圣鳌鸣叫近七月,后文简称“黄蚩之战”)

  巫后绛夕为夫报仇,施术魅惑帝俊十子,以致十日并出,焦禾稼,杀草木,祸殃万物。魔祖太至趁势遣契俞、凿齿、九婴、大风、封豕、修蛇等洪荒魔怪出世作乱,直至天帝命上古大神大羿降世,上射九日下杀契俞,诛凿齿于畴华,杀九婴于凶水,缴大风于青丘,断修蛇于洞庭,擒封豕于桑林,方还天地清平。 (圣鳌鸣叫三月,后文简称“十日并出”)

  三教为天地签神,借商周交替而行,其间苍生临刀兵万仙惹杀劫,其后三教圣尊反目,西方也卷入其中,无数仙魔精怪在那一劫中或多或少失却了修为,更甚者灰飞烟灭(圣鳌鸣叫近年,后文简称“三教签神”)

  东胜神洲出了只石猴,不知师从何方高人,修得神通广大变化无穷,偏又生性顽躁,盗食王母蟠桃老君金丹,先后大闹天、冥、海三界,数度与天兵大战,天庭一时也拿他没法,最后惊动西方,被佛祖亲临镇伏(圣鳌鸣叫一日,后文简称“大闹天宫”)

  邪皇渊乙、魔祖太至、巫后绛夕、七绝魔君这四大魔头一齐发难,闹得宇内天翻地覆,后虽为神佛仙诸界联手平息,却已令万千修者遭劫无数生灵涂炭(圣鳌鸣叫近十月,后文简称“四魔齐出”)

  玄狐被天庭追剿,形神俱灭。(圣鳌鸣叫三日,后文简称“玄狐陨灭”)  二、时间长度

  《逍遥》原文中最长时间为亿万年,本文只得暂定亿万年为时间长度最大单位。换言之,若干个亿万年相加,最终还是亿万年,不会使用新的量级。

  开始看原文:

  (卷21)“亿万年后,幸有先天地大能者盘古觉醒......”

  所以混沌长度为亿万年。换言之,“混沌大劫”与“重造天地”之间相隔亿万年。同理可得,先天地距今亿万年。

  (卷20)百宝娘娘淡淡道:“冥界与天界相争,鏖战亿万载,终不敌天界与西方联手,落得个帝母女丑为十日炙杀、巫帝顼冕败走玄冥极处的结局,其间冥界又数度被大灾劫殃及,太古冥族根基崩毁,所余无几的遗脉散落到天地各处,今已式微,惟存巫后绛夕偶能兴风作浪罢了。”

  (卷20)“亿万年来,冥界遗族无不梦想着打通这些被封闭的通道,回到旧域,光复古冥。然而此事非同寻常,谈何容易。”门隐子道。

  所以“玉巫争圣”持续了亿万年,并且玉巫争圣结束至今也有亿万年。  (卷20)钓龙仙君道:“此魔惹得天怒人怨,终在泽更之源鹿吴山遇见吾师,遂给拿住。然吾师念其年岁久远,乃天地至罕之灵,心怀恻隐,遂将之拘到此处,以结界锁镇,命门人轮替看守,迄今已有亿万载。”

  所以金须龙鳌被焚虚锁镇距今已有亿万年,考虑到这发生在共工以金须龙鳌为坐骑怒触不周山之后,可得“不周倾陷”距今亦是亿万年。

  (卷11)小妖后道:“往前还有十数天地大劫变,除去诸如刑天之乱与第一只玄狐大闹三界这些,你只捡最大的几宗说与我听。”

  (卷12)数千年前,天地间曾有一次大战,天帝召集八方神祗上千神圣围剿魔神刑天氏,刑天氏一党自是不肯束手待毙,那黄姖极是善战,传闻天神中几无一合之将,更用这七焰玄虹鉴伤亡无数神圣,惊动诸天神佛。

  小妖后所谓“往前”是指“十日并出”之前,既然刑天之乱是数千年前。那从“十日并出”开始至“四魔齐出”,所有事件均距今最多数千年,不会超过这个量级。

  (卷11)飞萝恍然大悟:“难怪那数十年间贵界高人多在蛰伏,如此瞧来,这圣物果真灵验。”

  飞萝此言是在评论“四魔齐出”,所以“四魔齐出”持续时间只有数十年。  然后上文“三教签神”的描述中,有提到是借商周交替而行。如遵照历史,虽众说纷纭,但持续时间肯定不会超过十数年。不过根据假设1,既然没有原文证据,这里只作参考,不是结论。

  最后,“玄狐陨灭”在十七年前。大家都知道,不放原文了。

  这一段提到的原文,要么为旁白陈述,要么为逍遥郎君、钓龙仙君、小妖后、飞萝、门隐子、百宝娘娘所说,俱是见多识广的高人。根据假设3,所述应当可信。  三、三皇时期

  三皇时期在《逍遥》里数次提及,针对楼主整个系列分析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,具体内容将在后文阐释,这里只关注时间线:

  (卷20)钓龙仙君道:“这魔物大有来历,据传它是被娲皇斩足以撑四极的太古灵鳌的子孙其一,与那一十五只轮替驮负蓬莱,方壶,瀛洲,岱舆及圆峤的巨鳌同宗同源,还有,巫帝镇殿的雌雄龙犀便是它的天生死对头,自三皇时便水火不容,但凡相遇必定天崩地裂,已断断续续争斗了亿万年。”

  金须龙鳌与雌雄龙犀自三皇时便水火不容,而雄龙犀在“玉巫争胜”中毙命,如果三皇时期晚于“玉巫争胜”,试问死掉的雄龙犀如何与金须龙鳌水火不容?所以三皇时期必然早于“玉巫争圣”。

  根据常理,三皇时期也应晚于“混沌大劫”和“重造天地”。

  四、人类出现

  古籍记载三皇是谁众说纷纭,总结下来可信的大概两类。一类“天皇”、“地皇”、人皇(或称泰皇);一类是女娲、伏羲、神农、燧人中四选三。根据原文:

  (卷21)逍遥郎君笑道,“混沌初开,昊天、鸿均、元始、道祖、顼冕、绛夕、太至、渊乙、燧皇、太昊、灵娲、烛龙等便已在天地之中,请问从何而来?”

  太昊即是伏羲,灵娲即是女娲,燧皇即是燧人。《逍遥》中三皇应为此三者(或者其中一个换成神农也不影响这里的分析)。再加上女娲在书中其余部分被称为“娲皇”,燧人这里也作“燧皇”,更是确认的三皇的设定。三皇被尊称为“皇”,是以人类的视角,女娲造人、燧人钻木取火、神农尝百草、伏羲结网渔猎创八卦,均与人类诞生和教化有关。所以人类应诞生于《逍遥》的三皇时期。除此还有两点佐证:

  1. 人类的历史长度

  (卷20)“岂知人类兴旺,亿万年间,已是无处不至,许多人穿过通天彻地的建木到达天界,以求成仙,天界不堪其扰,遂弃建木,加以截断,阻断了人类通天之途。”门隐子继道。

  人类距今亿万年,那么与三皇时期距今亿万年在时间线上可自圆其说。  2. “玉巫之战”的规模。

  (卷21)“经历了混沌之劫,大多都消失了,覆亡了。能幸存下来的,都是当今的太乙大罗至尊至圣。”逍遥郎君道。

  “玉巫之战”实质上是涉及天、地、冥、海四界的第一次诸界大战。混沌大劫后既然只有至尊至圣存了下来,以“玉巫之战”的规模,不可能所有参与者都是幸存的至尊至圣。至少仙、佛、巫需要来源自人类的修炼者(除截教外,仙、佛、巫修炼者多来源于人)。所以人类诞生于“玉巫之战”之前的“三皇时期”合情合理。

  五、太古与上古

  《逍遥》中频繁使用“太古”与“上古”二词作为时代判定。“太古”为地质学名词,“上古”为史学名词,两者本就不属一个学科,在通俗语言中更经常混用。所以需要依据《逍遥》文本进行详细分析。

  首先在《逍遥》中两者肯定不是混用的,同一文本内对“太古”与“上古”作了区分:

  (卷18)小玄轻抚宝令,目光及处,一行行细小的文字、一幅幅精美的图案、一个个太古或上古妖王从令上次第浮现出来。

  接下来太古应比上古久远。同以役妖令为例,损耗星数多的摩珈、强良为太古妖魔。星数少的马华、恶军为上古妖魔,可见一斑。

  然后需要解答一个问题,诸如“太古魔神”、“上古奇术”这样的名称,是依据怎样的标准确定?依常理应是指出现或为人所知的时间。比如“太古魔神”即为出现在太古时期的魔神,“上古奇术”为出现在上古时期的奇术。这样才可以解释如下文本:

  (卷14)“据传无上圣母在茅野与太古紫角犀王斗了一天一夜,又追踪一天一夜,方才将之擒获,取其角炼成此宝,中蕴雷蓄电,无坚不摧,乃玄教排在前三的至宝,今传你手里,可谓期盼之深。”话语出自凌霄士。

  (卷6)青耳灰出逃后,一直被阿修罗王罗睺遣部追杀,走投无路之际,幸遇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出游,见他所持兵器蕴蓄奇雷异电,正合本部神威,遂称有缘,将之提回雷府,编入妖雷院替补一员叛逃雷将,岂料劫数难逃,到头来却丧在飞萝的上古法宝紫犀钗下。

  为何太古紫角犀的角会被做成上古法宝紫犀钗?用上面的理解便可解释通,紫角犀王自太古时期出现,而无上圣母于上古时期做此法宝,可以自圆其说。(当然这也很可能是迷大笔误,尤其是第二段原文很久远,出自卷6。不过不影响上文所述命名逻辑的合理性)。

  六、关于太古、上古的小矛盾

  楼主并未找到实锤可以确认太古与上古的确切时间,只能做出些猜测。但猜测前先要处理掉原文中的矛盾之处:

  (卷18)“娘亲曾飞符传书与我,说爹爹在云州与南宫叛贼对垒,两军数月相持不下,后来南宫叛贼军中出现许多邪兽恶怪助阵,其中就有这种巨蛛状的魔物,叫做冥狱岩蛛,乃上古冥界的战兽,刀枪不入力大无穷,迅猛远胜虎豹,连娘亲炼造的石狮甲兵都不是其对手,要我问师公有何对策。”雪妃道。

  (卷20)钓龙仙君道:“那里是太古冥界遗族的地盘,亿万年来,不容外人踏入,即便是我,与他们做了这许久的邻居,仍然不能进去。”

  到底是太古冥界还是上古冥界?考虑到上古冥界为孤例,而太古冥界在卷19-21贯穿始终。根据假设4,应为太古冥界。

  (卷11)飞萝想了会道:“再往前,便是巫后绛夕为夫报仇,施术魅惑帝俊十子,以致十日并出,焦禾稼,杀草木,祸殃万物。魔祖太至趁势遣契俞、凿齿、九婴、大风、封豕、修蛇等洪荒魔怪出世作乱,直至天帝命上古大神大羿降世,上射九日下杀契俞,诛凿齿于畴华,杀九婴于凶水,缴大风于青丘,断修蛇于洞庭,擒封豕于桑林,方还天地清平。”

  (卷20)百宝娘娘道:“此乃巫后绛夕为夫母报仇,筑魇台坛城施祭大术,魅惑了帝俊十子,以致十日并出,扰乱乾坤,祸殃万物,天帝不得已,惟有令太古大神司羿除之,以复天地太平。”

  羿到底是太古大神还是上古大神?考虑到卷11成书较早,并只是捎带一提。而卷20详细描述了“十日炙杀女丑”、“十日并出”、“羿射九日”的故事线。所以根据假设5,羿当为太古大神。

  七、关于太古、上古的大问题

  有两处关于太古、上古划分的大问题值得详细讨论一下,第一处原文如下  (卷11)原来天地间灵物妙地多有精怪结伴而生。这水怪上古便旦于梦巢旁的瀑布,日夜汲受梦巢喷吐出的地气精华,三皇之时便已成精,虽然灵智未开,却有殊异神力。后来梦巢为玄教所据,玄教教祖无上圣母将之收伏,再加亲手点化,予其高绝神通,赐号水元尊者,乃成守护梦巢的最后一道防线,万千年来曾击退许多争夺梦巢的仙魔鬼怪,为玄教稳据梦巢立下无数汗马功劳。

  水元尊者在上古时期诞生,三皇之时成精。那岂非三皇时期不会早于上古时期?上文已推断出,三皇时期早于“玉巫争圣”。那为了避免矛盾,唯一可以得到的解释就是,“玉巫争圣”也发生于上古时期,这样倒也说得通,即冥界诞生于太古时期,依前文所述命名逻辑,被称为太古冥界。之后上古时期发生了“玉巫争圣”,冥界被毁灭封印。但这样的问题就是,上古时期有些太长了,而太古时期的信息极少。已知:

  (卷21)“先天者……”逍遥郎君道,“即混沌之前矣。”

  那在现有时间线里,除非先天和太古时期有重叠,否则能够落在太古之时的只有“重造天地”,信息实在太少,有违常理。所以对于这个大问题,三种解释:  1)迷大在水元尊者这里设定出现笔误(即三皇时期不应晚于上古)

  2)迷大在前文所述雌雄龙犀和金须龙鳌的关系上出现笔误(即三皇时期不应早于“玉巫争圣”)

  3)迷大没有笔误,太古时期早于“玉巫争圣”甚至三皇时期,至今确实没有太多信息。

  楼主没有自信的结论,只是依照假设5选择解释(1),因为水元尊者设定在11卷,已比较靠前,可信度稍低。但读者自可选择自己认同的解释。

  第二个问题就是,“诸界大战”和“诸界参与的大战”是否是一个意思。从字面意思来说,楼主觉得是一个意思。但也可以解释为,一定规模的“诸界参与的大战”才能被称为“诸界大战”,并非所有“诸界参与的大战”都是“诸界大战”,也说的过去。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原文如下:

  (卷15)“寻木本就不多,又于太古之时,因数次诸界参与的大战几乎消耗怠尽,如今尚存最多的地方在拘缨,已被天庭霸占了万千年,别人休想染指。”武翩跹道。

  太古之时有数次,也即不止一次“诸界参与的大战”。如果这和“诸界大战”是一个意思,那么太古之时至少可以持续到“黄蚩之战”之后,因为“黄蚩之战”才是第二次“诸界大战”。这在时间线上感觉又有些长了,但也算是合理。不过这就与上文水元尊者的阐述大有矛盾(“黄蚩之战”在太古,三皇在上古,怎会三皇在五帝后面?)

  所以楼主暂时的猜测为,混沌之前为先天,混沌之后为太古,“黄蚩之战”之后为上古。上古何时结束并无线索。“诸界参与的大战”与“诸界大战”相同意思,水元尊者设定当为迷大笔误。当然这些猜测并不能实锤,所以本系列后面的分析文章,也不会采用这些结论。好在太古和上古的具体分界现在看也没有特别重要。

  八、结论与最终猜测

  所以完整的时间线为:

  混沌大劫(持续亿万年,距今亿万年)--> 重造天地(距今亿万年)--> 三

皇时期(人类出现,距今亿万年)--> 玉巫争圣(持续亿万年,距今亿万年)--

> 不周倾陷(距今亿万年)--> 黄蚩之战--> 十日并出(距今至多数千年)-->

三教签神(距今至多数千年,可能持续十数年)--> 大闹天宫(距今至多数千年)

--> 四魔齐出(持续数十年,距今至多数千年)--> 玄狐陨灭(距今十七年)

  然后刑天之乱和第一只玄狐大闹三界在“十日并出”之前,其中刑天之乱确定为数千年前。通过这个时间线可以看到,前一半的大事件均以亿万年为单位,而之后的一半均在数千年范围内。以小妖后的话语来看,只让飞萝省去了“十日并出前”的十数大劫变。那么亿万年至数千年间,至多也只有二十多个大劫变。而数千年以内,便有六个大劫变(刑天之乱、“十日并出”及之后所有)。可见天地大劫的发生频率变大了很多。《逍遥》时下虽处在架空朝代,但考虑到《逍遥》提到了大禹治水、商周交替、前秦苻坚等历史。楼主猜测迷大的设定,在数千年的范围内,时间上渐渐趋同中国古代史。而数千年以前至亿万年,并无参照。  先天为混沌之前,太古与上古的猜测可参考前文。这里时间线只列主线相关的大事。至于其余一些“数千万年前第二颗建木灵种失窃”、“数千年前婀妍族人建巨竹堡”、“九千三百年前摩珈女王攻打快活岛”、“千年前紫麒麟守太华”、“千年前天道阁攻打巨竹谷”等,暂不列入时间线。

  九.虚指词语:“远古”与“万千”

  关于时间线,逍遥中有两处极易理解错误的词语。这里也捎带释疑。

  首先,之前讨论中书友有提到“远古”时代。其实《逍遥》并没有一个时代叫做“远古”,远古一词仅是形容年代久远而已。证据:

  (卷15)“看来我与寻木无缘,今日怕是瞧不着这种远古宝木了……如此暴伐滥盗,不知是何人所为?”小玄心中也十分懊恼愤怒。

  前文已描述寻木在太古时经过数次诸界参与的大战而几乎消耗殆尽,那么寻木诞生的时代自是不晚于太古。那幺小玄这里称其为“远古宝木”,若有远古时代,则必是不晚于太古。那么时间线暂时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位置。

  另外一个极易误解的量词是“万千”,楼主看到许多书友以此为证,也经常不小心自己就理解错了。在迷大的用词里,万千用来形容极多,也是泛指,并非真的是形容几万几千左右的量词。用法同“气象万千”、“万千宠爱于一身”。例子:

  (卷20)雪若道:“着实奇怪,那魔物给拘禁了万千年,才脱樊笼,本该顾着逃命才是,况且与我们无怨无仇,为何要这般不依不饶地追着袭击我们?”  钓龙仙君刚说了拘禁金须龙鳌至今已有亿万载,雪若接着搭腔“魔物给拘禁了万千年”。雪若虽非大神通者,也不至于听不懂人话。所以“万千”只是虚指,这里甚至用来指代“亿万载”(所以这个词极易误导读者,日常生活中用万千形容极多是因为成千上万真的很大。但《逍遥》中用来形容可至亿万的数量,万千二字倒显得小了)。

  综上所述,“远古”与“万千”不适合作为时间线参考证据。尤其是“万千”,逍遥原文中频繁出现,甚至可指上至亿万年的时间。

  十.结语

  本篇时间线分析写的非常细节,旨在展示整个逻辑而不仅仅是结论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如果未来能确认迷大是否有关于设定的笔误或修改,而导致本文结论错误。也可以依据同样逻辑进行修正。楼主不追求结论准确,因为最终解释权在迷大。楼主只能尽可能追求逻辑准确,以期趋近真相。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,文章较长较难读,楼主最后说声抱歉啦。

  下一篇将接续本篇提到的三皇与人类诞生,讲讲《逍遥》中人类的发展。

小说相关章节:逍遥小散仙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